找到8,146条文献
获取范围
学位年度
学科分类
  • 文学(7646)
  • 艺术(204)
  • 哲学、宗教(167)
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
语种
来源数据库
导师
已选择0清除批量引用
排序:
相关度
学位授予时间
被引频次
下载量
每页 20 条
< 1 / 408>
1.目录1920年代中国的俄国文学史书写研究
thesis_D03481471
[硕士论文]郑诗宇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上海师范大学2024
摘要:1920年代中国在独特的社会历史环境和学术体系发展下,俄国文学对中国的影响逐渐扩大,中国学人书写的俄国文学史应运而生。郑振铎的《俄国文学史略》和瞿秋白的《俄国文学史》是1920年代中国唯二两部俄国文学史,开创了俄国文学史书写新局面。本文以《俄国文学史略》和《俄国文学史》为研究主体,从文学史构建角度出发,将两部文学史回归到中国学术转型时期的历史背景,分析两部文学史成书因素,探析俄国文学史与时代、
中国早期俄国文学史书写特点审美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下载:27
2.目录情感话语在晚清狭邪小说中的现代转型--以《花月痕》《海上花列传》为例
thesis_D03481472
[硕士论文]钟婧怡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上海师范大学2024
摘要:对于“情”之一字的探讨历来是文学研究的核心关注点,情感是人生命本真的表现,也正是文学中最精粹的特质。同时,狭邪小说本身就具有“大旨谈情”的文本特点,因此本文选择以“情”作为切入点来研究晚清狭邪小说。不同于之前的研究往往将晚清狭邪小说放在青楼文学的序列中进行观照,重点考察其文人心态或是女性意识,本文将其放在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中考察,结合情动理论重点分析小说中情感话语所呈现的现代性特质,探究中国文学
晚清狭邪小说《花月痕》《海上花列传》情感话语情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下载:15
3.目录纳尔森·阿尔格伦小说中的贫民区书写研究
thesis_D03481470
[硕士论文]赵曼芸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上海师范大学2024
摘要:美国当代作家纳尔森·阿尔格伦的城市书写聚焦于城市中的贫困区,展现社会底层穷人的生活,对城市在大萧条之后的衰落和问题有着精准的把握和深刻的思考。阿尔格伦的主要作品《穿靴子的人》《明日不再来》《霓虹荒野》《金臂人》《芝加哥:崛起之城》以及《荒野漫步》很好地反映了芝加哥文学与城市之间的相互关联,表现了衰败之下的芝加哥的城市景象以及居民所面临的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困境,是研究芝加哥城市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作家
美国小说纳尔森·阿尔格伦贫民区书写城市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下载:17
4.目录空间视域下莫迪亚诺小说中的咖啡馆书写研究
thesis_D03481466
[硕士论文]姚蕊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上海师范大学2024
摘要: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Patrick Modiano,1945-)的文学创作以其丰富的空间描绘著称,其小说中对巴黎的街道、咖啡馆、建筑物以及地铁站等空间的细致勾勒,不仅构成了故事发生的物理环境,而且在叙事结构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莫迪亚诺通过对这些空间的深入刻画,赋予了它们象征意义和叙事动力,从而在文学领域内被誉为“空间叙事的大师”。在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文学作品中,咖啡馆
法国小说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空间叙事三元空间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下载:28
5.目录“古希腊文学是非个人化的文学”--论弗吉尼亚·伍尔夫对古希腊文学的接受
thesis_D03481468
[硕士论文]袁欣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上海师范大学2024
摘要: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Woolf,1882-1941)是一位在文学传统和多股文学之流碰撞中诞生的伟大作家。伍尔夫对现代小说的革新正是建立在她对文学经典的阅读与思考之上。其中古希腊文学带给伍尔夫的感受是特殊且复杂的。伍尔夫在接受古希腊文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其非个人化特质的探索、建构和演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非个人化写作风格。伍尔夫为什么将古希腊文学定义为非个人化的文学?她是如何建构非个人化
英国小说弗吉尼亚·伍尔夫古希腊文学希腊主义非个人化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下载:14
6.目录“庄子试妻”故事在欧洲的传播与接受
thesis_D03481459
[硕士论文]潘欣琪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上海师范大学2024
摘要:“庄子试妻”是中国通俗文学创作中经久不衰的一个故事,最早见于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其主要情节是庄子路遇寡妇扇坟后,假死以试探妻子。冯梦龙对庄子轶事和试妻故事进行艺术加工,进而形成拟话本小说《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其曲折的情节和复杂的人物形象在后世被其他文学艺术形式广泛吸收,因此“庄子试妻”故事也得以不断流传。  本文首先对“庄子试妻”故事在中国本土的诞生及流传进行分析。“庄子试妻”故事在漫长的
拟话本小说欧洲传播接受史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下载:8
7.目录马洛伊·山多尔作品中的欧洲叙事
thesis_D03481467
[硕士论文]姚昕钰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上海师范大学2024
摘要:马洛伊·山多尔是20世纪重要的匈牙利作家,作为“世纪公民”“世界旅人”的他于自传、小说等作品中多次书写对法国、英国、德国、俄国、奥匈帝国等多个国家的认知,塑造出不同国家多样且变化的形象。此类国家叙事,不仅部分体现了上述各国特定时期的形象特征,缩影了19世纪末至冷战初年的欧洲历史,而且折射出马洛伊特定的文化经历、心路历程以及身为一个中东欧作家所抱持的欧洲观。  马洛伊所塑造的各国形象是思想和情感的
马洛伊·山多尔欧洲叙事匈牙利小说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下载:9
8.目录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比较文学的关系及其影响研究
thesis_D03481455
[硕士论文]丁笑俪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上海师范大学2024
摘要: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从广义角度而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带给今人的思想资源一定程度上足以媲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春秋战国时期。它既是中国现代化转型道路上的重要推动力,又揭示了身处时代转折点的中国知识分子对国家未来走向的展望。直至今日,学界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也还在进行中。  在文学领域,五四新文化运动成为中国比较文学发生的土壤:比较文学真正作为一门学科出现在中国,以及中国比较
中国比较文学五四新文化运动比较意识文化论争文艺复兴说启蒙运动说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下载:14
9.目录雅克·普雷维尔诗歌的空间书写研究--以《话语集》为例
thesis_D03481464
[硕士论文]许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上海师范大学2024
摘要:雅克·普雷维尔(Jacques Prevert,1900-1977)是二十世纪法国较为重要的诗人之一,《话语集》(Paroles)作为其第一部且流传较广的诗集因“在市井中说市井”的诗歌风格深受大众喜爱。雅克·普雷维尔的诗歌包含多种空间类型,并以绘画、电影等空间艺术手法构建其诗歌空间,展现时代及个人特色,表达其思想内涵。  第一章结合雅克·普雷维尔的生平经历对其诗歌空间从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及社会
法国诗歌《话语集》雅克·普雷维尔空间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下载:12
10.目录卡夫卡小说中的创伤书写研究
thesis_D03502224
[硕士论文]王蕴涵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吉林大学2024
摘要:弗兰茨·卡夫卡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本文立足于卡夫卡的创伤书写,尝试对卡夫卡小说中的创伤书写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探究卡夫卡小说创伤书写的原因和文本呈现。具体而言,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章为绪论。本章对创伤理论进行了概述,并简单地介绍卡夫卡的创伤书写研究现状和卡夫卡的创伤记忆与文学创作。创伤理论开始于19世纪西方的病理学研究,并逐渐向社会学和文学等领域扩展,为创伤问题研究提供了
奥地利小说弗兰茨·卡夫卡创伤书写自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下载:73
11.目录列维纳斯“家”思想研究
thesis_D03481325
[硕士论文]佟姗珊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上海师范大学2024
摘要:作为法国当代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列维纳斯早已成为西方学界关注的对象,他的著作很早就被翻译成英文,并在本世纪初迅速成为西方哲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中译本的出现,列维纳斯的哲学思想在国内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家”的思想作为列维纳斯哲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由列维纳斯“他者”思想生发出来的,并诠释了他“总体哲学”思想的各个方面。  想要深入理解列维纳斯哲学中“家”的思想内涵,首先要了解列
列维纳斯家思想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下载:9
12.目录1920-40年代访苏者及其游记研究
thesis_D03481458
[硕士论文]牛清原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上海师范大学2024
摘要:1917年,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此前从未有国家涉足。经过国内战争和新经济政策的实行,苏联开始呈现欣欣向荣之势,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似乎初见成功的端倪,这个崭新的国度也因此吸引了世界的目光。20世纪20-40年代,许多国家的知识界人士纷纷来到这个国度,试图找寻人类精神的新方向。这一时期相应产生了一定体量的访苏现象,到访的作家学者们纷纷写下游记,记录最
旅苏游记访苏者异国形象他者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下载:11
13.深层意象派对中国第三代诗歌的影响研究
thesis_D03475287
[硕士论文]卢家昊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太原师范学院2024
摘要:论文拟采用影响研究的方法,绪论部分介绍深层意象派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动态。深层意象派十分注重潜意识的发掘,同时掘弃了过往那种口语泛滥的平面化写作,拓深了诗歌的深度。深层意象派将潜意识写作和中国的古典结合,对中国古典的态度与中国的第三代诗歌相通。  第一章写深层意象派和中国诗歌的共同之处,同时寻找影响的路径,从史料方面确立影响的事实联系。诗歌前后辈间的关系如弗洛依德所说的家庭罗曼史,后代处在
深层意象派第三代诗歌智性意味美化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下载:10
14.T.S.艾略特《荒原》的破碎与整一研究
thesis_D03474423
[硕士论文]熊小燕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陕西理工大学2024
摘要:艾略特是英美现代诗歌的泰斗,他的《荒原》经过长期的酝酿,断断续续的写作,历经七年之久终得完成。在他手中,那些闪闪发光的断简和残章被编织成了一片巨大的“荒原”——一个具有象征意味的整体。艾略特擅于寻找对应的词语与意象表达他对外部和个人世界支离破碎的感受,又擅于在诗中将各种情感经验自由组成新的组合,经过不断地删减、完善和修改,他将大量零散的生活素材综合成一个新的整体,《荒原》是完整与破碎、秩序与混乱
英国诗歌《荒原》T.S.艾略特破碎感有机整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下载:9
15.目录关键词:朱笛特·戈蒂耶;汉学;中国风;异国情调
thesis_D03481462
[硕士论文]王新茹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上海师范大学2024
摘要:朱笛特·戈蒂耶(Judith Gautier,1845-1917)是 19 世纪法国的女作家、翻译家和评论家,她自幼钟情于东方文化并陆续出版了多部与中国相关的作品。尽管她一生从未涉足中国土地,但她在自己的“象牙塔”中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构建自己理想中的中国形象,这些中国作品唤起了人们对遥远东方的遐想,并将已经“过滤”的中国文化和精神传递到西方来。因此,其笔下的中国书写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本文从四
法国文学朱笛特·戈蒂耶中国形象异国情调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下载:5
16.目录唐诗与平安汉诗中的“老”意象
thesis_D03481469
[硕士论文]张天韵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上海师范大学2024
摘要:本文以中国古典诗歌与日本汉诗中的“老”意象为研究对象,选择唐朝与平安朝两个时间锚点的诗作着重进行考察,从中提炼总结出和汉两民族具有典型性的、蕴藏时代印记与民族性格的“老”意象特征;比较分析唐诗与平安汉诗中“老”意象的共性与差异及其形成原因;最终探讨“老”意象的文学史意义与社会内涵。  诗中的涉“老”书写可分为三个维度:第一为“物象”层面,涉及衰老的身体特征及各器官功能的衰退过程;第二为“事象”
唐诗平安汉诗老意象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下载:10
17.目录韩国日据期遗民文学研究:以中文报刊为中心(1910-1945)
thesis_D03481463
[硕士论文]徐敏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上海师范大学2024
摘要:19世纪末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与侵犯,朝鲜王朝不得不开放国门。至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短暂存在的大韩帝国走向终结,也揭开了日本对朝鲜半岛长达35年殖民统治的序幕。这一历史阶段在学术界被称为“韩国日据时期”。在这段时期,大量韩国遗民迁往中国,其中包括众多致力于爱国独立运动的革命人士。他们创办了多种中文刊物,作为宣传政治思想的阵地,这些刊物上刊载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本研究以
韩国遗民文学日据时期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下载:9
18.目录纳撒尼尔·霍桑小说中的摄影书写研究
thesis_D03481465
[硕士论文]杨斯涵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上海师范大学2024
摘要: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的经典作家。他不仅擅长挖掘宗教与历史相关的题材,并且也关注时代的科学技术、视觉审美的变化。在摄影术引入美国后,霍桑将其纳入至写作范畴中,并且将这种摄影之思也融入到文学创作理念中。  论文主要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直接与摄影元素相关的短篇小说与罗曼司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短篇小说包括《胎记》《奇幻大厅》和《村里的大叔——一个臆想的回顾》,长篇罗曼司分别为《七个尖角顶的宅第》和《
美国小说纳撒尼尔·霍桑摄影书写叙述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下载:13
19.目录地方意识视域下的欧美赛博朋克小说研究
thesis_D03481454
[硕士论文]陈璐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上海师范大学2024
摘要:本文力图剖析赛博朋克小说地方书写背后的地方意识和地方哲学思考,丰富赛博朋克小说的研究视域,并关注赛博朋克小说与现实生活中科技发展的联系,强调赛博朋克小说所蕴含的哲学性焦虑,反思当下以及未来科技与人类文明所面临的危机问题。  20世纪80年代前后盛行的赛博朋克小说,作为科幻文学的亚流派,不仅承继了科幻文学对现实科技社会的想象,也将网络虚拟空间纳入小说的世界想象中来,呈现出独特的地方意识特征。赛博
赛博朋克小说地方意识人文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下载:15
20.目录詹姆斯·法雷尔《斯塔兹·朗尼根》三部曲的族裔空间研究
thesis_D03481456
[硕士论文]蒋蕾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上海师范大学2024
摘要:詹姆斯·T.法雷尔是二十世纪30年代美国文坛上叱咤风云的重要小说家。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斯塔兹·朗尼根》三部曲在美国文学史上首次全面描写了爱尔兰裔美国人的成长历程,通过同名主人公的人生轨迹反映二三十年代的社会现状,揭示一代人的精神困境,具有深厚的影响力。  本研究采用族裔空间的视角,结合列斐伏尔的空间整合论,从物理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三个方面分析三部曲中芝加哥南区爱尔兰裔社区自我封闭特征。
美国小说《斯塔兹·朗尼根》詹姆斯·T.法雷尔族裔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下载:8
已选择0清除批量引用
1 2 3 4 5 6 7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