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宋元祐党人家族研究--以刘挚、王巩、晁补之家族为中心thesis_D03481485 [硕士论文]蔡婕历史文献学上海师范大学2024
摘要:中国古代家族史研究有一套相对成熟的、探究一个家族兴衰起落历程的研究范式。但不同时期、不同家族的发展进程亦有不同,呈现各自的家族特色。不一定每个家族都完整地经历过从崛起、繁荣再到衰落的过程。宋代也是如此。受政治时局影响,北宋后期元祐党人家族深受党派斗争的冲击,无疑对家族的发展构成一定的阻碍。那么,究竟冲击到什么程度?党人家族是否从此一蹶不振?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传统的宋代家族史研究,鲜少将
元祐党人家族婚姻网络士人交游政治斗争北宋时期
2.目录历史记忆与宗族认同--以黔东北冯氏宗族为例thesis_D03516408 [硕士论文]李梦园中国史;专门史贵州师范大学2024
摘要:宗族在中国历来受到历史学者、人类学者研究,形成了非常多的学术成果。宗族的研究受到许多学者的青睐,是因为其重要的学术价值。但在中国,研究宗族大多集中于华南地区的宗族研究,对于西南地区的宗族研究并不多。本文以西南贵州黔东北地区的冯氏宗族为例,目的之一就是探寻西南地区宗族的丰富文化。同时本文采用历史人类学的方法去研究宗族的历史记忆与宗族认同。本研究共分为五章进行叙述,层层递进,阐述冯氏族人如何通过历史
黔东北冯氏宗族历史记忆宗族认同信仰仪式
3.目录滇中名士赵士麟研究thesis_D03481352 [博士论文]韩殿栋中国古代文学上海师范大学2024
摘要:赵士麟(1629-1699),云南河阳人,生于明末乱世,艰辛备尝,自幼聪颖,饱读诗书,尤爱五经、四子之书,史学功底扎实。先于顺治年间中式,又中康熙甲辰科第一百五十四名进士。初任平远推官,再仕容城,后调京官,再出抚浙江、江苏,政声颇佳。赵士麟认为养民必先造士,造士必先明理,故大兴讲学之风,亲登讲坛,阐发日用伦常之理,核心为“敬”字,所谓“一念不敬,心便放逸;一刻不敬,体便懈弛;一言不敬,言便招尤;
赵士麟生平事迹仕宦生涯理学思想文学创作
4.目录明人沈懋孝生平事迹考述thesis_D03481414 [硕士论文]陈伟杰中国古代文学上海师范大学2024
摘要:有明一代,自宣德五年增设平湖县始,不乏隶属平湖之士人投身政坛或矢志文苑。得益于官方制度之日趋完善、地方经济之顺畅勃兴、思潮起伏之方兴未艾等积极因素,至明中后期,平湖士人在朝野之地位及影响愈发显著。囿于历史声名及遗存著述之现实情状和方今学界所作研究之关注侧重与时兴蹊径,诸多堪称典范的平湖士人及其垂世编撰尚未获致爬罗剔抉与探赜索隐,于济济尚待发覆之贤士中,隆庆戊辰科进士沈懋孝被其时的绩学之士敬称为“
沈懋孝生平事迹明代
5.杨秀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践研究thesis_D03471113 [硕士论文]杨田中国史;中国近现代史河北师范大学2024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复杂的华北敌后战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指导下,杨秀峰利用多重身份积极投身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践。初期他以大学教授身份积极领导学生运动,参与平津文化界上层统一战线建设,与反动派展开文笔交锋。全面抗战爆发后,他毅然投笔从戎,成立冀西民训处,利用委派县长的权力,建立冀西各县民主政府。在担任要职期间,他积极改善民生、推进民主政治;军事上通过收容国民党溃兵、团结改造民间
杨秀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身份多元性工作全面性
6.清初画家邹之麟研究thesis_D03481804 [硕士论文]郭明慧美术史论上海师范大学2024
摘要:本文以活跃于晚明清初的画家邹之麟为主要艺术研究展开,综合历史学、图像学、文献学、社会学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邹之麟跌宕起伏的生平,通过探究现存的作品及画学著作,从其山水作品的画面内容及时代风格特征角度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且以其避世的山水观念作为切入点,对其山水创作及观念进行详细深入地论述,试图建立出邹之麟在画史上的重要意义。并且结合同期其他画学著录,管窥清代江南地区书画创作风尚,旨通过该研究揭示晚明
清初画家邹之麟艺文活动避世山水风格成因
7.郑肇经与黄河治理thesis_D03471122 [硕士论文]郑莹莹中国史;中国近现代史河北师范大学2024
摘要: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千百年来的期盼,黄河的治理与发展事关中华民族的复兴与永续发展。近代以来黄河的治理进程得到了极大的推动,这些成果离不开民国时期水利知识分子的努力,同时也离不开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的贡献。郑肇经既是民国水利专家的代表之一,又为新中国成立后的黄河治理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本文以郑肇经为主线,探究其为黄河水利事业发展所做的贡献。 郑肇经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学家、水利教育家,是中国近代水利事业
郑肇经黄河治理水政体系水利灌溉工程防洪工程人才培养
8.宋代分宁黄氏家族及文学研究thesis_D03474406 [硕士论文]马欢欢中国古代文学陕西理工大学2024
摘要:文学与家族研究作为一种新的学术思潮,其基本主张旨在将文学回归到社会生活中去。它不是对“文学”本身的研究,而是以家族史为切入点,从文学之外来观察文学,将文学知识生产的社会历史语境作为理解、认识和把握文学现象的新角度。本文以宋代分宁黄氏家族及文学研究为立足点,试图整理出其家族的发展脉络。在宋代社会的时代大背景下,重点考究家族影响下的科举、姻亲、交游等与文学创作之间的相互推动关系,从家族子孙继承的优良
宋代分宁黄氏家族文学创作
9.目录佩雷斯克马赛通信网研究thesis_D03481522 [硕士论文]史吴春世界史上海师范大学2024
摘要:尼古拉斯-克劳德·法布里·德·佩雷斯克(Nicolas-Claude Fabri de Peiresc)是17世纪初的法国天文学家、古董商和科学研究组织者,他作为文人共和国的象征性人物建立了著名的学术网络,记录了当时欧洲科学和人文主义的发展态势,为欧洲知识分子提供了宝贵的生活记录。 佩雷斯克以马赛为中心,在地中海世界通过个人游历、书信委托或资助知识分子、商人、船长、水手、传教士、珠宝商和外乡人
佩雷斯克学术网络思想交流知识分子法国
10.目录梁、葉等八个國族姓氏用字的歴時考察thesis_D03516188 [硕士论文]何鴻鷹中國語言文學;漢語言文字學贵州师范大学2024
摘要:中国姓氏文化是中华社会发展的生动写照,可以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族际关系、氏族文化以及民俗生活。其中,以国或以邑为氏而得姓的国族姓氏有32类之多,在姓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最主要的姓氏起源方式之一。但是,目前很少有学者针对"国族姓氏"进行系统的研究,也没有从历时用字的角度,对国族姓氏的字词和字际关系进行深入的讨论。因此,本文以梁、叶、胡、戴、应、龚、 燕、樊等八个国族姓氏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这些
国族姓氏用字情况字词关系字际关系
11.目录岭南报人郑贯公出版实践及其思想研究thesis_D03515677 [硕士论文]高子雯出版广西师范大学2024
摘要:郑贯公(1880—1906),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曾用贯一、仍旧等笔名。辛亥革命准备时期,他积极投身宣传民主革命,所办的刊物在岭南地区颇有影响,是我国近代著名报人之一。郑贯公身处晚清时期,曾辗转广东、香港、日本三地,在当时的出版新闻界活动频繁。1899年至1906年间,郑贯公前后参与编辑过七个报刊,其中四份为其主编,撰写的时评文章达529篇,出版有一部原创政治小说和一部专收录报刊通俗文学作品
郑贯公生平事迹报刊出版办报思想
12.马祖常及其文学实践活动对元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推进thesis_D03470564 [硕士论文]崔恒中国史;专门史包头师范学院2024
摘要:元朝,结束了华夏大地自唐末藩镇割据以来的战乱纷争,极大地促进了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因此,元朝也成为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各民族文化碰撞与交融的社会背景下,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渐成为文人表达抱负、书写胸怀的主流思想。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元代西域著名诗人、政治家马祖常,创作了大量富有“大一统”思想、饱含爱国主义情操的文学作品,其诸多文学实践,不仅是其
马祖常文学作品中华民族共同体元代
13.袁袠及其著述研究thesis_D03474400 [硕士论文]王维中国古典文献学陕西理工大学2024
摘要:袁袠,字永之,号胥台山人,苏州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弘治十五年(1502)十月二十六日,卒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六月,年四十有六。其于嘉靖五年(1526)中进士,以二甲第一选官庶吉士,六年(1527)遇例裁抑,授为刑部主事,九年(1530)改兵部武选主事,又以兵部失火编戍湖州。后幸遇赦归,十九年(1540)诏复南京兵部主事,官至广西提学佥事。 袁袠一生四处为官,却因结怨权贵而仕途不顺
袁袠生平事迹著述内容文献价值
[硕士论文]耿文钊中国史;中国近现代史河北师范大学2024
摘要:20 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农业生产手段落后,生产水平低下,农民生活不能温饱。再加上政局动荡,土匪肆虐,自然灾害频发,农村更加残破与凋敝。于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知识分子的带领下,中国的农村普遍兴起了乡村建设运动,王怡柯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在爱国之心和强烈责任感的驱使之下,投身于乡村建设运动,与梁仲华、彭禹廷等人一同创办河南村治学院,后参与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并先后担任邹平、济宁县长,领导当地
王怡柯生平事迹乡村建设农村自卫理论
15.目录宋庆龄对日认识的演变(1913--1981)thesis_D03075313 [硕士论文]包璇中国史吉林大学2023
摘要:在探索中国近代化的道路上,宋庆龄非常重视日本因素,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对日认识。目前宋庆龄研究尚停留在纪念史学阶段,特别是关于宋庆龄对日认识研究还非常薄弱。本论文尝试聚焦其对日认识的演变,从“近代史的高度”进行专题研究。 从整体上看,宋庆龄对日认识的演变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抗战前(1913—1931)。在日本期间,她形成了对日本的最初认识,认为日本是美丽富强的国家,可以成为中国革命的
宋庆龄对日认识爱国主义民主精神持久战思想
16.目录林育南民主革命思想研究(1917-1931)thesis_D03132209 [硕士论文]张正马克思主义理论江西师范大学2023
摘要:林育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运动领袖之一,曾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主任、团中央秘书、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等职务,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青年、农民、妇女运动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林育南的思想,受着历史客观因素的影响,同时出于自身的反思,从而产生了阶段性的变化,最终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在革命的实践中形成了原创的民主革命思想。本文旨在系统地梳理林育南民主革命思想的渊源和变化
林育南民主革命思想生平事迹理论体系
17.目录姚文燮交游研究thesis_Y4330229 [硕士论文]朱素芬中国史;专门史安徽大学2024
摘要:姚文燮是明末清初安徽桐城的文学家、画家,也是官员,其仕宦于康熙朝,先后任福建建宁府推官、直隶雄县知县、云南开化府同知,为官各地皆有政声,入《清史稿》“循吏传”。姚文燮为桐城望族之后,因受家学的熏陶,自幼喜爱诗文书画,为清初桐城画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姚文燮的诗文作品现存世的有《薙簏吟》(又名《羹湖诗选》)和《无异堂文集》以及诗注作品《昌谷集注》,绘画作品现存的有上海博物馆的《山水画册》、安徽
清代文学家姚文燮交游活动诗文创作绘画风格为官理念文献保护
18.目录程鸿诏及《有恒心斋文集》研究thesis_Y4330268 [硕士论文]王娴中国史;历史文献学安徽大学2024
摘要:程鸿诏是道光、咸丰、同治时期的学者,博学多识,著作颇丰,于经史考证、天文历法、音律、医学等方面均有所成。关于程鸿诏的生年一直颇受争议,现根据已有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确认程鸿诏生于1820年。程鸿诏的家族世系已有考证,仍旧存在错漏之处,现结合《有恒心斋文集》以及程鸿诏的硃卷信息,对他的家族世系进行补正。程鸿诏一生交游广泛,主要有年少求学的交游、幕府时期的交游以及与门生后人的交游。程鸿诏的交游呈现出
清代学者程鸿诏家族世系交游活动经世思想《有恒心斋文集》
19.目录郭沫若留学家书研究thesis_Y4336626 [硕士论文]李春萍中国现当代文学四川师范大学2024
摘要:郭沫若留学家书,指的是郭沫若在留学期间写给远在四川乐山家人的书信,具有私密性、限定性特征。家书的私密性在于记录了有关郭沫若及家人的日常生活,限定性则体现在家书在当时的可见范围仅限于郭沫若及家人之间。家书的独特特征为郭沫若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在成为文学家郭沫若之前,郭沫若也经历了青年时期的困顿与成长,特别是在留学期间,新的情感体验、新的文化思考,塑造了多面化的郭沫若形象。郭沫若家书的研究,能够
郭沫若留学家书文学道路
20.审美鉴赏与创造视域下高中杜甫诗歌教学研究thesis_D03708336 [硕士论文]孙睿欣学科教学(语文)牡丹江师范学院2024
审美鉴赏杜甫诗歌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