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无人机影像空间分辨率和波谱信息对湿地地物分类的影响研究thesis_D02792054 [硕士论文]赵晓宇测绘工程桂林理工大学2022
摘要:湿地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多样性、环境安全和人类生活等方面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过去几十年,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显著变化,多个种群遭到破坏,给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湿地地物种群变化是湿地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研究地物种群变化可以更好地了解湿地变化过程。因此,为了更好的管理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需要精确的掌握湿地
湿地生态系统地物分类无人机影像空间分辨率光谱信息
2.生物学分类方法的哲学思考thesis_Y1938896 [硕士论文]吕晓钰科学技术哲学山东大学2011
摘要:分类学作为生物科学的基础性学科,实质是选取生物体的特征,并在比较中找出共性,进而确定生物在系统发育中的位置。其导向是如何更好地反映系统发育关系,最大程度地重建物种进化发展过程,为生物科学做好基础性服务。对于国内生物分类学研究薄弱的问题,本文拟从全新的视角切入,加强哲学层面的思考,力争为生物分类学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本文的结构如下:
第一章首先介绍了论文写作的缘起和意义,指出文章的
分类学还原方法论整体方法论系统生物学哲学思想
3.目录河西走廊地区嗜盐菌分类学研究thesis_Y1515264 [硕士论文]杨勇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兰州大学2009
摘要:我们从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高盐环境采集到样品,进行嗜盐微生物的分离和多相分类学研究。并对分离到的嗜盐菌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性质的测定,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等多项分类技术对其进行系统的分类研究。
采用分离用固体培养基对样品中的嗜盐微生物进行分离和筛选,先后两次共得到28个菌株,并对其中4个菌株做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海球菌属(Marinococcus)的三个菌株
嗜盐微生物多相分类学系统发育分析
4.目录中国沿海蛾螺科5属10种的系统学分析thesis_Y1341959 [硕士论文]董长永海洋生物学辽宁师范大学2008
摘要:蛾螺科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在全世界有数百种。目前已报道在我国分布的蛾螺科种类有13个属,约31个种,但其系统学和一些种类的分类地位仍存在较大的争议。本研究利用核糖体小亚基18S rRNA基因、核糖体大亚基28S rRNA基因及线粒体COI基因的部分序列对我国辽宁、山东、福建沿海蛾螺科内5个属10个种的系统发生进行了分析。通过PCR分别获得了大约
中国沿海蛾螺科5属10种系统学分析
5.目录嗜热菌分子分类方法及适应性机制的初步研究thesis_J010650 [硕士论文]阮灵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厦门大学2006
摘要: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资源宝库,嗜热微生物作为其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生长环境的极端特殊性,使得它们具有了一套独特的酶系统和防御机制来适应这种对大多数生物来说是难以生存的环境。它们细胞和酶蛋白独特的耐热性和与之相适应的分子结构,使之成为了人们开发利用的重要生物资源,从中分离和提取的新颖工业酶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及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均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更为重要的
嗜热菌分类鉴定RAP-PCR差异表达基因
6.目录山东沿海的侧口目纤毛虫thesis_Y829353 [博士论文]林晓凤水生生物学中国海洋大学2005
摘要:国际间有关海洋侧口类纤毛虫在近半个世纪里一直没有任何深入系统的研究,尤其考虑到纤毛虫的现代分类学始于最近三十年,这导致了该目以纤毛图式为代表的现代分类学资料的普遍缺失,进而使对海洋类群的鉴别与廓清、有效种的认定等种间分类学研究处于一种半空白状态。
作者于2001-2005年间对以青岛沿岸为主的山东沿海多类生境(潮间带、岩礁、泥沙底质、自由开放水域、入海口、水产养殖/育苗水体等)中国内外
海洋纤毛虫侧口目形态分类学纤毛图式侧口目纤毛虫表叶虫属后漫游虫属
7.目录胶州湾浮游藻的色素分析和基于色素的分类方法研究thesis_Y829361 [博士论文]姚鹏海洋化学中国海洋大学2005
摘要:以色素为基础的海洋浮游藻化学分类方法具有方便快捷,适于大批量样品连续分析的优势,是一种很有潜力的从宏观上研究浮游藻群落结构变化,进行海洋生态调查的好办法。通过色素分析还可能发现传统方法难以观察到的微型和微微型浮游藻种类的存在,从而丰富和完善对海洋浮游藻种类组成的认识。
本文选用一个经典的高效液相色谱色素分析方法,并对其适用性进行了系统地验证,在此基础上,对自2003年12月至2004年
胶州湾浮游藻色素分析化学分类青绿素青绿藻
8.目录面向单细胞RNA测序数据的整合分析平台构建及细胞类型识别初探thesis_D02564791 [硕士论文]郁逸菲生物学同济大学2019
摘要: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测序精度的不断提高,测序的单位成本也在不断降低,达到单细胞分辨率,同时对成百上千个细胞进行测序的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应运而生,并被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的研究之中。单细胞RNA测序技术能够获取单细胞水平上的转录组状态,并从中获得细胞间的异质性信息,让我们得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复杂的多细胞系统,更好的研究其中生命活动的机制。单细胞RNA测序数据相比于传统的RNA测序具有高噪音,
细胞类型识别单细胞RNA测序整合分析平台近似搜索
9.目录拉曼光谱的快速物种鉴定和DNA单分子观察的算法设计thesis_Y3537382 [硕士论文]陈秀强微生物学中国科学院大学2018
摘要:对于细胞的物种鉴定,传统的物种鉴定方法通常需要对样品细胞进行标记或是破碎,这些方法不仅耗时长而且很多样品都无法适用。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物种鉴定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在化学领域,拉曼光谱常被作为“指纹”来鉴定不同的物质。拉曼光谱技术作为一种纯光学技术对样品损伤极小并且测量速度快。不同物种的细胞是由不同含量和种类的物质构成,这些差异也会体现在其拉曼光谱上,因此不同物种细胞的拉曼光谱也可作为“指纹”来区分
物种鉴定拉曼光谱卷积神经网络单分子数据定量分析
10.目录“生物谱系法规”及其理论渊源thesis_Y3149103 [硕士论文]孙静科学技术史华南师范大学2016
摘要:“生物谱系命名法规”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1)分支分类学派的研究结果与传统的林奈等级系统无法兼容。根据分支分类学派的主张,当两个支系相对其他支系彼此具有更多的共同衍征时,这两个支系被认为有更近的共同起源,互为一对姐妹群,在谱系图上表现为一个节点产生的两个分支。由于一对姐妹群在起源上是同时产生的,无论分裂后的进化发展如何,从进化的历史上来说都应该是同一等级。这样每次支系分裂即产生一个新的等级
生物谱系命名法规历史演变分类单元分类阶元
11.分子系统发生分析方法研究thesis_D02956199 [硕士论文]刘俊宏应用数学渤海大学2013
摘要:随着人们对生物的认识从宏观发展到微观,对物种分类的依据也从宏观形态发展到微观分子,系统发生分析进入了分子水平。分子系统发生分析直接利用从生物序列中提取的信息,作为物种的特征;通过序列比较,分析序列间的关系,构建系统发生树,进而推断物种的进化关系。分子水平上进行系统发生分析,比传统的结果更为科学、可靠。本文将研究分子系统发生分析方法,主要内容如下: 在BWT算法的基础上,给出DNA序列的一种24
物种分类分子水平系统发生分析进化关系特征向量数值刻画
12.目录紫花苜蓿复合体的系统分类学研究thesis_Y733957 [硕士论文]羊海军植物学华南农业大学2005
摘要: 紫花苜蓿复合体(Medicagosativacomplex)是蝶形花科苜蓿属的重要植物类群,广泛分布于高加索、中亚细亚、西伯利亚和我国新疆一带的荒漠草原、山地草原、草甸草原及山地草甸等生境中,是世界公认的重要牧草资源。在我国,它们主要分布于天山山脉和阿尔泰山山脉之间的新疆北部山区。本文以国产紫花苜蓿复合体为研究对象,采取表征形态学和等位酶分析方法,应用表征形态和酶蛋白大分子两个水平的分类依据
紫花苜蓿复合体系统分类学表征形态等位酶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13.目录种间竞争及蓝藻水华形成的生物学过程研究文摘阅读 459
原文传递 0
导出题录 2
被引 36
thesis_Y335647 [博士论文]陈德辉水生生物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1999
摘要:铜锈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Kutz)是危害最大的蓝藻水华藻类.采用野外调查,实验生态和模型预测法研究蓝藻水华发生机制,建立了多因子的种群增长动力学方程及其竞争模式,揭示了光在藻类种群资源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种间竞争蓝藻水华形成生态过程动力学研究